再會 唐書琨
2024年12月27日

撰文:麥安

麥安 (Ann Mak) 獨立策展人,項目包括當代藝術攝影和媒體藝術,偶爾書寫相關藝術評論;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博士生。

文章原載於《藝術當下》https://www.artisticmoments.net/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這是唐書琨先生第一次在香港的個展,假如他看到……在另一個國度。

冬日下午的陽光是溫柔的。在土瓜灣 ──尋常百姓家中的牛棚藝術村遇上工整、細膩而含蓄的唐書琨 ── 從他的攝影、油畫至水墨。土瓜灣是唐先生年輕時從海外返港後發跡的地方,他以自己名字 「david sheekwan」 創立品牌,其成立的公司 David & David至今仍在。

我不禁想起溫德斯的《柏林蒼穹下》的天使達米爾[1],放棄了永恆的存在狀態,變成了普通人,投進了世界繽紛的色彩(天使看見的世界是黑白的)、抽煙、品嘗食物、享用咖啡。然後 ……「我絕不會捨不得我目前的生活方式」,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次訪問中,唐先生曾堅定的說過。

溫文、含蓄、低調、優雅 …… 似乎很難有一個辭可以說得清楚他的 「sophistication」[2],只有親身接觸過的人才能體會到。他體現了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地的特質,他擁有國際視野,同時根植於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,周邊的朋友無不感受到他散發出的貴族氣質。那是香港文化初現的年代;他是最早一批將「品味」與「觸覺」帶入香港的人之一,構建了自己的時裝版圖,牽引着時尚潮流的趨勢,被譽為香港的「時裝之父」。

唐先生(1932-2024),雲南人,祖父唐繼堯是首批中國同盟會會員,是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軍閥之一。 他在香港長大並接受教育,二十歲本打算修讀建築,及後決定留學舊金山藝術學院(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),並獲得三年獎學金,進修陶藝及繪畫,在那裡發現對顏色的特殊天份。及後前往歐美發展,以創新的布料圖案取得驕人成績。1969年回流香港開創布料設計和時裝事業,作品足以環繞地球半周而成為佳話。當年培訓了一代美術指導中堅人才,包括張叔平、區丁平、侯永財等,影響著當今文化美學的方向。

張叔平提到,唐先生在色彩駕馭上展現了驚人的天賦,能夠將看似普通的色彩調配出驚人的美感,一筆落下,能煥發出非凡的藝術效果,對他個人在品味和顏色的處理方面影響至深;區丁平憶述當年,每日工作就像上一堂精緻的美術課;電影導演侯永財認同,色彩的選擇與搭配在唐先生的手中彷彿有了生命,每一種顏色都被賦予了多層次的意義。

他以顏色為媒介,對色彩的掌握獨步一時。他的配色風格帶有濃厚的中國美學特色,內斂含蓄,善於以低調與深沉的色調相互搭配,在平衡與和諧中展現深厚的藝術修養,這種處理方式不僅開創了一個新的美學指標,更彰顯了他非凡的審美能力,將自己的藝術理念融入生活與設計之中,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。他對色彩的運用,無論是現在的畫作還是過去的作品,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[3]。

他也曾涉足多個創意領域,1972年為潘迪華主演及編導的原創華語百老匯歌劇《白孃孃》設計服裝,大胆以西方的圖案用在古代中式的服裝設計。1980 年代,投資由譚家明導演林青霞主演的電影《愛殺》,他或許是將「美術指導」(Art Direction)的概念引入香港電影的先驅。然而,在星光璀璨的一刻,他選擇放下一切事業,回到美國專心照顧病重的母親。

1990年代,他重新踏上藝術創作之路,六十歲的攝影,七十歲的油畫,八十歲的水墨,他的極簡風格始終貫徹,但真正讓人駐足凝視的,仍是他對顏色的敏銳觸覺。他處理的色彩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語言,更是情感與哲思的媒介。那些看似簡單的色塊與層次,隱藏著令人無法忽視的張力與深意。他能從最平凡的物件中提煉出令人屏息的色彩關係,引領觀者進入另一個感知世界,重新思考顏色的意義和存在。

唐先生曾提到,他鍾情於畫畫,感受到在畫裏所得到的自由。他所觸到的色彩,不再只是顏料的組合,而是通往無限可能性的入口。在他的油畫作品中,色彩成為情感和意境的載體。他的畫作不難令人聯想到 馬克·羅斯科 (Mark Rothko)[4]曾說過:「如果你只是看顏色,你就錯過了重點。」

展廳中的大部分油畫作品都以大面積的色塊為主要視覺元素,色彩的邊界往往模糊而柔和,層層重疊之間展現出深邃的層次感與隱約的平衡。在畫面的中心,鮮明的色帶穿插其間,進一步強化這種對比與共鳴。每件作品均以1.5米的正方形呈現,其中幾幅以幾何結構強調建築感,而更多的作品則帶有冷峻陰鬱的基調,運用立體材質進一步深化空間的厚重感和力量感。在這片空間中,色彩與形式超越了語言,像是回應內心深處的呢喃,讓觀者感受到畫面之中那無形的牽引與不可言喻的深處。

水墨是唐先生最晚期,也是最精采的創作。曾在學習攝影期間,他深感某位老師的說話:「相機只是工具,眼睛和你選擇的內容比任何都要緊。」工具或技巧不是決定作品的主要因素。所以,他把所有最高檔的相機器材都賣掉,嘗試以心抓拍,反而令他感覺海闊天空。[5]水墨亦然。

展廳的一隅擺放著一張簡樸的工作桌,上面陳列著唐先生生前的水墨創作工具。幾支畫筆、各式大小不一的噴壺、色彩斑斕的顏料,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物件,勾勒出他的創作空間如同一座實驗室。他不斷探索,挑戰傳統,嘗試尋找屬於他自己的藝術語言。在他的畫作中,黑白之間常滲透些許顏彩,流露出他一如既往對顏色、概念與自我的追求。他曾坦言,攝影帶動了他的繪畫[6],而他的畫作也模糊了兩者的界線。

唐先生的作品蘊含著水墨藝術的陰陽、黑白、虛實、剛柔種種的微妙變化。他的畫作是流動而起伏的,寧靜中暗藏波瀾,塑造出抽象而深邃的神秘意境;深沉的黑暗中隱約透出的顏彩,為觀者帶來既神秘又略帶不安的情緒,引領他們進入唐先生無邊的視覺與情感世界。

他的水墨,是古老「混沌」的回聲,還是一種嶄新的抽象藝術語言?是在探索宇宙的神秘,還是揭示當代生活的奇異與紛亂[7]?那是一種對無垠世界的凝視,亦是對內心深處的解讀。站在他的作品前,我彷彿被引入一片無盡的黑暗,被捲入令人無法預測的情感重量;這是一場冒險,我不確定自己被引向何方,也不確定是否真正渴望啟程,但我深知,這是我無法拒絕的邀約,而旅途的終點,則如作品本身般,充滿無法言說的可能性。

晚年的他,隱居中山,那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;在那裡,他找到他的寧靜,一個可以作畫的地方,那是他始終的最愛。

展覽資料:
展覽名稱:探索唐書琨
展出日期、時間:2024年12月15日 至 12月31日(上午10時至下午7時)
地址: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2號廳

—————

[1] 《柏林蒼穹下》(德語:Der Himmel über Berlin,英語:Wings of Desire)是一部由德國導演文.溫德斯(Wim Wenders)執導的影片,攝於1987年。

[2] 鄧小宇,〈唐書琨 – 皇族的優幽品質 〉,《號外 City Magazine》, 1982年5月。

[3] 鄧鉅榮,To SheeKwan with Love (錄像),2024。此錄像在展覽中播放。

[4] 馬克·羅斯科 (1949 – 1970) ,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,以色域繪畫聞名,以簡約色塊呈現深沉情感,探索人類精神與內心世界。

[5] 鄭天儀,〈香港第一代時尚教父唐書琨 由璀璨歸於玄淡〉,《蘋果日報》,2013年11月18日。

[6] 鄧鉅榮,《宇宙探索 – 唐書琨 Cosmos Encounter- David SheeKwan》(錄像),2019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B8UhT7XbJo

[7] 趙海,〈玄境 – 觀唐書琨作品感〉,《唐書琨中國現代水墨畫作品 2015-2016》,2013。